最近,在忙着装修两个女儿的陪读房。 老婆想要订购一张2.4米长、1米宽的书桌。她非常担心,这么大的书桌,能否顺利通过0.9米×2.1米的电梯门? 为了打消疑虑,她向已经装修过的邻居们四处打听。 而我,作为一名AI从业人员,第一反应是求助DeepSeek。 一番深度思考后,结论是:无法通过,原因是书桌长度超出了电梯门的最大通行尺寸。 我不假思索的相信了“科学结论”,但老婆还是坚持做了2.4米的书桌。 “大不了走楼梯抬上去嘛!”她说。 昨天,书桌送到。我们也已做好人工搬运的心理准备,甚至叫来物业帮忙。 可货拉拉的大爷只是看了一眼电梯,轻描淡写地说:“可以进去的,给我10块钱,我帮你背。” 展开剩余81%我半信半疑地尝试了一下,结果书桌不仅进去了,甚至还能站下我们三个人! 我问,“你多少岁了哦?看着还挺年轻!” “哪里年轻哟?我63年的,以前还做过棒棒(老重庆的临时搬运工)呢。” 我偷偷地给老婆说,“多给叔叔点钱吧,让他去买点水喝,真挺辛苦的。” 事后,我感触很深。 当我们面对“权威答案”时,是否该盲目相信? 面对劳动,我们又是否真的给予了足够的尊重? 这些都是我想讲给女儿们听的事。 柠檬仙豆 原创:搬书桌 01 理论与现实拥有巨大的偏差,在没有真正感受生命、触摸实体空间之前,人工智能还有一段艰辛的路要走。 在教育孩子时,我们也常会说:“书上说的就是对的”“老师讲的要牢记”“考试答案必须标准”。 但现实真的如此吗? AI给出的计算结果没有错,但它忽略了现实世界的灵活性。 电梯门的角落有空间,书桌可以调整角度进入,电梯内也不完全是封闭的矩形。 这说明,理论虽然重要,但只有结合实践,才能得出真正有效的结论。 “北大屠夫”陆步轩,毕业于顶尖学府,却选择卖猪肉,一度让人费解。照传统观念看,他的职业选择“失败”了。 但现实是,他利用自己的知识,将屠宰业做成了连锁品牌,年收入数千万。 他用行动告诉我们:理论必须要结合现实,才能找到最优解。 02 我习惯性地相信了DeepSeek,但现实却狠狠地打了我的脸。 那么面对孩子,又该如何调整教育策略呢? 答案是:充分应用AI,但绝不完全相信AI,用自己的验证去“批判”AI;充分学习理论,但不完全依赖理论,用亲身的实践去验证理论。 如果我们的孩子不动手去尝试、探索,他们的思维就会被条框限制,面对变化时难以应对。 那么,AI能充当什么角色? 当然是工具。 但它远胜于一般工具,它具备一定的思考、联想和创作能力,能够为我们的思想带来灵感。 我们可以使用AI进行互动式学习,如通过语音对话交流触发思考,借助Chatbox(对话工具)探索解题思路,利用Agent(智能体)练习英语口语。 只要我们去用,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的结合点。 最重要的是,家长不要潜意识的认为,AI离我们很远。 其实,它就在我们身边,而且离我们越来越近。 理论学习如何结合实践? 难的是改变“思维惯性”。简单说,就三点。 一、遇到问题时,鼓励他们自己思考和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。 我都能因为自己的职业背景对AI回答深信不疑,孩子又怎么可能轻易尝试呢? 他们巴不得快点写完作业,去玩自己的游戏呢。 所以,不要把“问题”限定在学习上,而是悄悄“安插”在他们的日常里。 玩游戏时,问问他,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?爬山时,问问他是不是有更高效的路径? 就这样不知不觉、不被排斥的情况下,养成他们质疑标准答案的习惯。 二、多参与实践,亲自动手实验,验证结论是否成立? 只有亲身的实践才能找出现实与理论的偏差,而经过“微调”后的思考才是属于自己的财富。 不去试,怎么知道2.4米的书桌能够轻松进入2.1米的电梯? 不去试,怎么知道远渡重洋还有美洲大陆? 三、独立体验完整的流程。 给孩子容错空间,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,让他们自己规划一个“项目”。 自己讲出来,自己去验证,自己去犯错。 自己去体验,自己去总结,自己去思考。 可以是一次科学实验,也可以是养一只虫子; 可以是一次小型修理,也可以是一次编程尝试。 这三点,我相信只要做好,他们也会渐渐成长,就像我与DeepSeek的成长。 最后的话 理论和实践都可以是起点,但只有充分结合才能迸发出最大的力量。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,我们不仅要教会他们书本知识,更要培养他们敢于尝试、敢于挑战的精神。 毋庸置疑,有AI的力量加持,孩子能够更高效地学习。 但只有他们感受过生活的温度,才不至于被“AI”轻易“欺骗”。 END 发布于:重庆市 |